小酒生黎法,乾糟瓦盅中 ----- 天生天养的“海南茅台”
山兰酒是海南黎族的“香槟”,称之为“酉并”(发音为biang),原因是放在封闭的容器内久了,开坛时真如香槟开瓶时,会发出“biang”的响声,如同国外的香槟一样,是黎族同胞招待贵客和庆祝节日的点睛之品。
“biang”酒采用黎家具有浓郁米脂芳香的旱生山兰糯稻谷,其酒曲是采用山上的扁叶刺、山橘叶、南椰树心等黎山植物为材料酿制成的,黎族人常说,用传统方法酿制的“山兰酒”汇集了大自然精华。酿制好的山兰酒色泽初期呈乳白色,温润如玉,一年后,酒呈黄褐甚至红色,好似玛瑙,甜味减弱,酒香渐浓。
山兰酒酒度不高,但清醇可口、味美甘甜。北宋年间,苏轼被贬海南,饮下当地“黎法”制成的“酉并”酒后,欣然作出“小酒生黎法,乾糟瓦盅中”,“小儿误喜朱颜在,一笑那知是酒红”等传世佳句。
“仙昌牌”山兰酒是海南仙昌酒业有限公司从1993年根据古老的黎族祖方开始酿制,历时二十余年潜心研制,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打造出“仙昌牌”山兰酒、气味醇正、香甜可口,并有助于发脾暖肝,镇静催眠。
一粒米引发的故事
山兰酒中的精华-—“山兰米”是世界上罕见的一种旱生山稻,只能种植在海南中部北纬18度的原始森林生态核心区,热带和亚热带黄金交汇的五指山山脉。这里群山环抱,雨水充分,阳光充足,土地上储藏着天然纯洁的火山岩富硒土壤,使珍稀的山兰米孕育出更丰富的营养价值。
天生天养,是山兰米的天性。每年6月份,黎族农民就会全家出动,砍深山、烧树林,将地面的草木烧为灰烬作为作物生长的肥料,从而也使得山兰稻种的抗病、抗虫能力增强。接下来用竹竿在地上扎个洞,每个洞中放入两三粒稻种,用土填埋。而后,依靠北纬18°的黄金地理优势,让稻种自然生长,听候命运的安排:不施肥、不喷药、不杀虫、不浇水——这种刀耕火种的原始方法,已从千年前延续至今。
6个月后,大米生产周期结束,黎族人继续传统的收成方法:不抛光、不打蜡、不喷洒、不添加。为了保留米的原味,为了保留地道的绿色原生态,黎族人从未舍弃謙耕善收的坚持。亩产量只有不足300斤的产量,与数字背后难能可贵的农耕哲学,正是山兰米稀少而珍贵的价值所在。
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,再用黎山特定植物制成的“球饼”碾至粉状掺入其中,装进垫满芭蕉叶的锥形竹筐中,上面也用芭蕉叶封盖。三天后,朝下的竹筐尖部开始往筐下的陶罐里滴出浆水,这就是山兰纯液,呈乳白色。山兰酒根据存放的时间长短味道而不同,刚酿好的酒,甜而微辣,辣而不燥;一年后酒成黄褐色,数载则显红色甚至黑色,甜味减弱,酒香渐浓,此时成真正的山兰酒。
大山走出“三难酒”
对于黎族来说,山兰酒就像国外的香槟一样,逢贵客来临或重大节庆才拿出来痛饮,在当地又被称之为“三难酒”——多喝难醉,醉了难醒,醒了难忘。这就取决于山兰酒甘甜辣润的口感,让人喝后不觉越发上瘾,酒意愈浓,待第二天醒来却觉神清气爽,心意盎然。
原因何在?
山兰酒是采用山兰稻酿制而得名,运用传统手工的办法自然发酵制成。科学检测,山兰米中微量元素“钙铁锌硒”的含量远高于普通大米,其中“硒”的含量为普通大米的10倍,并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花青素抗氧化素、强心、核黄素、硫氨素、叶酸等多种维生素 ,有助于发脾暖肝,明目养神。历来是海南黎族民间妇女产后、内外伤以及各种手术后病人重要的的调补之品,同时具有镇静作用,对睡眠较差的老年人有催眠效果。此外,作为特殊研究价值,它还是神州八号搭载的“太空米”。